©蓝粤网 2020-09-28 (200)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蓝粤网,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雷州半岛文化,简称雷州文化,又称雷文化,亦称雷州文明。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雷州思想指的是传统上雷州半岛内部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拥护雷州文化的意识形态。
“雷州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名列为广东“四大文化”之一。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雷州(旧称海康)、遂溪、徐闻、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东海岛以及坡头区、廉江、吴川一部分等地区,人口约500万人。
雷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蔚盛,文化积淀厚重,是雷州文化的中心区域。因其地处雷州半岛中枢,北控高凉,南扼琼儋,素称"天南重地".自汉元鼎六年设郡置县至清末,历经二千多年,雷城一直是州、郡、道、路、军、府之治所,是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雷州半岛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称百越,战国归楚界,秦时属象郡。隋唐时期 ,这里是汉、黎、苗、侗、瑶等多民族杂居地区。宋朝以后 ,大量闽人南迁,定居在雷州半岛及周围地区,成为主要居民。二千多年来,勤劳聪明的雷州先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雷州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有"天下四绝"之一的雷州换鼓、"南方兵马俑"的雷州石狗,而且有令人心往神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雷歌、雷剧、雷州音乐、姑娘歌、傩舞等。这里是多种文化的汇聚地,土著文化、中原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催生出独具一格的雷州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8月,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把雷州文化列为广东四大区域性文化之一,提出要大力弘扬保护雷州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2011年1月,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一次强调保护雷州文化,加大研究和建设力度。2011年8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深入雷州调研,对雷州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雷州文化是我省民系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此,雷州文化的地位正式确立,大大地增强了全省上下对雷州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极大地鼓舞了雷州人民建设雷州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雷州半岛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陈文玉“德政彰明”开发雷州半岛,被尊为“雷祖”;宋代广东名画家、诗人白玉蟾;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开拓先驱华侨领袖玖(莫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治理台政,官至闽浙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清代“汉学广东第一人”陈昌齐“著作等身、誉满京华”;清代“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的乌石二;清代诗画双绝“岭南才子”陈乔森;清末“国史孝友”李晋熙的爱国情怀;清末民初跌打妙药“万花油”发明者创始人蔡忠;民国时期闻名全国的“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李浴日等雷州本土乡贤是其中的佼佼者……
雷州半岛也曾有幸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邳离侯路博德、东汉新息侯马援两伏波将军,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平息叛乱,功垂史册。唐宋时期,李邕、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谪官贬宦、商贾骚人的的流入,让中原文化有机会在雷州这个半岛上扎根结果,独放异彩。 这些都是宝贵的区域文化(雷州半岛)名片。
雷州市是粤西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雷州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
沿着历史的足迹,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雷州。当时,这片红土地半岛上岁月荒芜、猛兽出没、风雨飘摇,古人楚子熊以其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挥兵南下,在这里建起了楚豁楼,平定一方。这种开荒拓疆的精神,历经雷州人世代相传,使雷州城初见雏形,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到了唐太宗时期,遍布雷州沿海,河岔的瓷窑升起了袅袅青烟。于是,雷州随着出口雷州窑瓷器的商船的远航而声名远扬。
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雷州人以雷一样的刚毅执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与飓风、水灾、旱灾、蝗灾的不屈抗争中,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历史。
雷州人以海一样的宽厚、博大,兼容并蓄,以越楚文化为底基,糅合了闽南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以雷州方言、雷州换鼓、雷神雷祖、雷州傩舞、雷州陶瓷、雷州石狗、雷州音乐、雷州菜、雷歌、雷剧、雷绣、雷州人龙舞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雷州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蔚盛的人文景观,铸就了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考古材料证实,雷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清末民初,“雷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雷州辖县共3个:即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及遂溪县辖地-广州湾租借界(今为湛江市区),雷州府城治所设在海康县域内。
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两个“雷州”概念。
广义“雷州”即历史上所说的雷州,包括如今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湛江市区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开发区、 东海岛)等。
狭义“雷州”即如今的雷州(县级)市,现管辖过去的“雷州城”及“海康县”。雷州城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
“雷州”一词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已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独特人文地理范围(即今雷州半岛),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雷州文化的称呼。
雷州方言,即民间通俗称呼的雷州话(雷州半岛本地人称为黎话),乃属闽南语系一支,为中国大陆最南方言区,同时雷州话也是广东四大方言之一,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分布于现今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以北部分地区,因历史上这于区域属于古雷州府之管辖在内,所以称为雷州话。
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雷州方言是雷州半岛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雷州方言分布于今行政区划上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原属遂溪县辖地)的麻章区、东海岛、赤坎区、霞山区,以及廉江市南部、坡头区西部、吴川市东北部等县(市)、区乡镇。人口覆盖600多万。
雷州市的雷州话是雷州方言的代表,是正音。(因历史上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初,数千年里一直是县、州、郡、道、军、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等著作。
雷州民系,也称雷州人(雷州半岛),雷州民系是广东四大族群之一。雷州人发原自福建闽南地区,之后和当地的百越民族互相混合。雷州民系与闽南民系、潮汕民系、海南民系颇有渊源,不过长期下来,雷州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已发展出和闽南文化与潮汕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雷州人刚毅果敢,求真务实,淳朴重义,形成了较强的团结性,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雷州人出门在外都很团结,也有和潮汕人一样的性格,就是喜欢抱团。
雷州人分布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分布的主要各县(市、区)包括如今行政区划上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原属遂溪县辖地)的麻章区、东海岛、赤坎区、霞山区(今为湛江市区)。此外,廉江市南部、坡头区西部也有雷州人的分布,人口大约600多万,使用雷州话。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元宵佳节,城乡各地的飘色游行气势恢宏;端午节,雷州人爱放风筝,举办了“雷州东岳风筝文化节”很有影响力深得潍坊风筝爱好者的盛赞; 阳春三月,松竹、南兴、覃斗等地的傩舞(走成伥)及流行各处的散花舞引人入胜,这两个古老的舞蹈被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古朴的雷州歌,精彩的沈塘人龙舞,乌石蜈蚣舞,广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剧
有三百年历史的雷剧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还有独有的文化-素称""南方的兵马俑""之称(又称“散落的民间兵马俑”)的雷州石狗。